搜索:
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> 公路管理 >> 公路文化

回首那时的路

作者:彭惠枚 文章来源:双峰县公路管理局 发布时间: 2013-03-05 字体:【】【】【

    老家座落在一个山路弯弯的小山村,我出生在这靠山吃山的贫农小家。山叠着山,山挨着山,阻隔着外界的五彩斑斓。

  上学的路不足一米宽,左边挨着大山,右边是10余米高的悬崖,悬崖下面是波涛滚滚的河流。多么的险啊,每天上学时,母亲总是叮咛又叮咛:要紧挨着山边走,千万不要低头去看河。学生娃娃每天平安到家是每个母亲最大的祈盼。那条唯一通往县城的路更是崎岖不平,全是“黄泥路”,晴天尘飞扬、雨天泥四溅,宽也不过二米。每逢下雨,须穿着高桶套鞋才能行走,那些被三轮车压出来的坑槽里全是水,坑槽的二边唧起的泥巴一丈余高。路的两边全是山,勤劳的村民在山上种满了杉树,每年村上就会把长大成材的树砍下来卖掉,再栽上新的树苗。卖树是辛苦的。由于路难行,外面的车子进不来,树全靠村民们扛着卖到县城的木材贩子那里,价格就被小贩们一压一再压,辛苦得到的钱也就那么薄薄的几张。路难行,闭塞的交通把村民们美好梦想打回现实。

  光阴飞度,不知不觉中,我迈出这个山门也十几年了。山还是那座山,路已经不是那条路了。眼前的村景焕然一新,宽阔的水泥路尽管蜿蜒但干净整洁,昔日手扶拖拉机“喀喀”的响声已经销声匿迹,客运车辆来来往往为乡村道路增添了无限的活力。沿路不时地看到“永丰镇绿色产品基地”、“美国黑提基地”、“绿色乌杨梅园”、“特色板粟山”等等的果园一个连接一个,吸引着远道而来的消费者,好一派生意繁忙的景象。家人告诉我,近几年“村村通”工程遍布乡村,坑洼不平的“黄泥路”已经不在了,“尘土飞扬”的时代已经过去了,“商人进不出,农货出不来”的问题已经解决了,辛苦了大半辈子的手扶拖拉机师傅们大部分都改行谋生了。路通了,感觉什么都通了!

  猛然想起村里当时流传的一句话:“生老病死急煞人,山路依然脚下伸,大山生生把梦破,山路弯弯折我翅,也盼旧貌换新颜,经济腾飞展英姿。”字里行间,道出了村民对出行难的抱怨,也读懂了他们对交通的由衷渴望。是呀,多少年了,路不通,山区群众吃尽了苦头;道不畅,更让他们饱尝了因此带来的损失。如今,村民们想都不敢想的愿望终于实现了。看来,要致富,必须先修路。路通了,老百姓的见识也广了,思维也活跃了,生活也变好了。至此,土路被踏平,深山被唤醒,乡村被激活,一条条富民路不断地向前延伸,一个个闭塞的村庄从此改变了出行不便的历史。

  路通,使得农村经济腾飞,人居社会和谐。农村经济、农民生活一步步被提高,群众对党和政府的拥护和感恩之情溢于言表,党群、干群和城乡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,鱼水情越来越浓。